首页 > 教育教学 > 家长课堂 > 详细

返回首页

教育教学
名师风采
教育科研
德育之窗
教育成果
家长课堂

家长课堂

努力真正地爱孩子

2012/03/03 09:56  点击:843  发布者:泉州市洛江区南少林实验学校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自从做了妈妈以后,尤其喜欢育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面的书。最近我读了一套小巫所著的关于如何正确进行家庭教育的书,读过之后,感悟颇多,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本套书共分为五册,分别是《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划清界限》、《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和《接纳孩子》。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选其中的一本《和孩子划清界限》跟大家探讨一下。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套书的作者,本书作者小巫是美国某著名大学的教育硕士,国际母乳协会哺乳辅导,两个孩子的母亲(混血儿)。曾在两所美国大学任中高级管理职位,兼任美国国务院特约官员翻译。重新定居北京后,出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新闻官,兼任驻京外国话剧团团长。做了妈妈之后,渐渐致力于儿童心理,家长心理及亲子关系方面的研究和咨询工作,并整理、出版了以上系列书籍。小巫旅美多年,她的很多育儿观点融入了西方观点,而她这些观点又是在她的孩子身上实践并结合理论而形成的,所以更加自由和理性。《和孩子划清界限》一书主要讲解如何训育儿童自律。它提出了以下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看法。

     第一,养育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有一大部分人的答案是:传宗接代,老有所依。我们的父辈们所处的那个年代物资贫乏,生活贫困,主要靠体力劳动来获得生活主要来源,因此,当父母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缺乏生活来源时,就需要儿女们尽赡养义务,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因此他们那个年代养育孩子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老有所依,养儿防老一词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而时至今日,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相对富足,我们已经为人父,为人母,很多人认为养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子女送进高等重点大学,以后有优越的工作和较高的薪酬,但终极的目的是什么却并不明确。小巫提出,人这一辈子最最需要的不是金钱、名望和地位等身外之物,而是心灵的宁静与平衡。也就是说我们养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使他们能够成为幸福的人。大家应该都认同这样重要的一点:人们梦寐以求的财富、地位、名望等等,仅仅能带来暂时的欢娱;真正给予人们持续而长久的幸福感的,是保障我们祖先生存下来的最最基本的情感关系:亲情,友情和爱情。也就是说,拥有爱的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其实只要我们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幸福的人,那么我们的父辈们追寻的老有所依也就包含其中了。总结一下,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父母,养育的目的应该是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也许他是一个科学家,也许只是一个如你我般普通的教师,只要他是有成就感的,他是宁静的,他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他就是幸福的,作为父母,我们就是成功的。

    第二,什么是真爱行为。我不怀疑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天生会做合格的父母,因此我们经常听到“溺爱”一词。比如,有的父母愿意掏很多钱为孩子买高档的衣服和鞋子,却不肯花一点点时间陪孩子;有的家长打着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旗帜不允许孩子看电视,而自己却坐在那里大看特看,直到深夜;有的家长声称爱孩子爱到骨头里,但是有人向他们推荐好的亲子教育书籍,他们又声称,我最不喜欢看书了。这些都是非爱行为。再举个例子,儿子小时候,我经常带他坐公交车到外边玩,每次上车的时候,儿子都要求自己上,下车的时候要求自己下,有时售票员嫌他动作慢,就一把把他抱下来,儿子就非得哭着要重来一遍,我都不明白为什么,但是之后上下车的时候我会提醒售票员让他自己来而不是把他抱下来。直到后来读了小巫的书,我知道了那叫秩序感,在两岁左右幼儿的眼里,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有规定的顺序,所有的事情也有既定的顺序,不得变化,如果变化了,就会让他烦躁不安,觉得不安全,这种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虽然当初我不懂得这个名词,却无意中满足了儿子的秩序感。再比如,有一个男孩他从小就喜欢各种各样的工具,有一次妈妈带他上街的时候,碰到一个老爷爷在那儿卖工具,然后小男孩就蹲在那里看工具,边看边问,当时天比较热,妈妈提醒了他两次问他要不要离开,他都摇头,继续在那儿看,一直持续了两个小时。这个妈妈的行为就是真爱行为。儿子宁愿在大热天在那儿看两个小时的工具,在他眼里看工具比蹦床,坐转马有趣多了;而妈妈冒着烈日,平心静气地,乐呵呵地一直陪着儿子,在她眼里,这比给儿子买玩具有意义多了,这也叫真爱行为。那到底什么是真爱行为,它包括哪些内容呢?小巫总结了以下几点:

真爱是付出。这种付出是心甘情愿,不求回报的。

真爱是关注。真爱最重要的付出手段是关注。

真爱是倾听。付出关注的最重要手段是倾听。

真爱是勇气。

真爱是鼓励独立。真爱的核心是让对方进行自由的选择,而不是对自己言听计从。

真爱是接受分离。为了培养出身心健康、幸福成功的孩子,我们必须打破传统,认可并接受孩子与我们是完全不同的、独立存在的个体这一事实,尊重他们的性格和选择。

真爱是履行诺言。履行诺言是所有真爱关系的内在基础。父母对孩子做出爱的承诺,并且保证履行这个承诺:无论如何,我们永远无条件地爱你,认可你,接纳你,支持你。

真爱是改变自己、促进自我以及对方的心灵成长。我们必须改变自己以回应儿童健康的需求,只有当我们愿意经受这种改变的痛苦时,我们才能成为孩子需要我们成为的父母。

    总之一句话:真爱不是一种让我们神魂颠倒的感觉。真爱是一种忠诚坚定的、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理性决定。真爱是获得人生真实可观欢乐的唯一途径。真爱行为不仅仅有利于孩子,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要停止或者放弃我的努力。生活多艰,爱不是容易的事情。只要我们努力,就是最好的结果。

    第三,和孩子划清界限,成功训育儿童。和孩子划清界限对于我们中国家长是最不容易做到的,大家从电视剧上就可以看出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望有多么强烈,直至他们结婚,建立自己的家庭,父母都希望能够继续统治他们。六六的情感大戏《双面胶》,就反映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公婆没来的时候,小两口你恩我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公婆来了之后,儿媳妇努力与公婆友好相处,但这个婆婆横挑鼻子竖挑眼,嫌儿媳妇不干这个不干那个,还怂恿儿子把十万块借给姐姐去融资,直到有一天,融资失败,十万块在空气中蒸发掉后,还对儿媳妇说没关系她儿子挣得多,全家省吃俭用,用不了几年时间就会还清的。儿媳妇争辩了几句说钱是借给他姐姐的,所以应该她来还,自己挣得多那是自己的事,凭什么让她省吃俭用,最后竟激怒了婆婆。在之后,添了孙子,婆婆悄悄把儿媳妇给孩子泵的奶倒掉而让孩子吃奶粉,并且教孙子说妈妈坏,直至一场家庭大战中,孙子从楼上摔下来,最后导致了一个家庭的解体。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在一个大家庭中每个人的占位必须清楚,任何一个人的越权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如果婆婆能与小家庭之间划清界限,不干涉年轻人的生活,相信小两口也一定会孝顺她,整个家庭也会更和谐。正是因为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没有建立合理的疆界,才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因此我们在训育儿童时,必须与孩子划清界限。训育儿童自律的四大原则是: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真相,求得平衡。小巫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下午,儿子去公园玩耍,钓到三条鱼,拿回家来后,放在盆里,看着玩耍,一会儿传来一声撕心裂肺的声音,原来是儿子把其中一条鱼攥死了,猜猜小巫是怎么做的,她把儿子抱在怀里安慰他,儿子叫着再去钓一只鱼,她说天黑了,公园关门了,今天不能去了,儿子说那就明天去,她说明天儿子还要上幼儿园,只能等到周末才能再去。儿子哭啊哭,吃完晚饭,还接着哭,妈妈只是安慰他,不训斥。拿这件事做例子分析:首先,儿子需要承担的责任是---他自己把金鱼玩死了,其次,失去金鱼后儿子非常难过,但是他不能立刻再得到一条鱼,只能等到周末。第三,他必须面对的真相是爸爸妈妈以及他自己都不是全能的,谁也不能让鱼儿起死回生,虽然他很难过但是生活依然继续。第四,他需要找到一种平衡自己的方式 ,那就是接受现实,等到周末才能再钓回一条鱼。第二天,看着剩下的两条鱼,小巫嘱咐儿子不要再捉他们,儿子立刻回答,他只看不摸。可见通过这一件小小的事,儿子朦胧地体会到真爱的两大原则:第一,爱谁就要尊重他,给他生存的空间。第二,爱谁就要承担失去他的风险。运用这种训育方式 ,需要特别注意:不要斥责孩子。允许孩子发泄悲伤的情绪,给予孩子共情。无论孩子怎样哭闹,家长自己一定要保持平静。最重要的是,平时的亲子关系良好,孩子的安全感坚实,运用这种训育手段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读完这本书后,我梳理了一下我和我身边的人的关系,确实存在疆界不清而导致发生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说不仅仅是在训育儿童时,即使是成年人之间的相处,也应该划清界限,大约古人所云“亲兄弟,明算帐”,“清楚帐,糊涂了”都讲的是这个道理吧。当然了这本书中还有其他一些教育理念,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共同探讨,从而促进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工作。

读书是需要花费时间的,我们总是抱怨没有时间,但是依我看来,只要找到你想读的书,你感兴趣的书,你一定会抽出更多的时间的。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是有的”。我相信只要你确定了自己的读书方向,你也一定会找到时间去读的。

分享